肉牛养殖让汉中市毛家岭村群众“牛”起来

   日期:2023-10-18     浏览:785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  别抢、别抢,慢慢吃。  10月15日一大早,城固县文川镇毛家岭村村民闫小荣的家庭农场就热闹了起来。  牛栏外,闫小荣和妻
   “别抢、别抢,慢慢吃。”

  10月15日一大早,城固县文川镇毛家岭村村民闫小荣的家庭农场就热闹了起来。

  牛栏外,闫小荣和妻子把一捆捆秸秆放入碎草机,将粉碎后的草料与精饲料混配;牛栏里,健壮的牛儿悠闲地吃着新鲜的饲料,舒服地甩着尾巴。阳光透过牛棚照射在牛儿身上,让原本就油亮的皮毛泛起了金光……充满希望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。

  “肉牛的市场需求量大,养殖风险小,比养猪、养鸡好管理。”闫小荣是毛家岭村的养牛大户,也是当地远近闻名的“牛人”。去年,在肉牛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,他依然能将20余头牛销往湖北,获得纯利润10余万元。

  然而,刚开始闫小荣的养牛之路并不顺畅。2015年,闫小荣开始从事肉牛养殖和繁育。给牛投料时,因为投喂的细料多、草料少,导致两头牛食用量过大而胀死,让他损失1万多元。从那以后,他开始认真钻研养牛的技术要领。他买书自学,并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虚心请教。很快,他就掌握了肉牛喂养、繁育以及疾病防治等技术。

  有了技术保障,闫小荣家的肉牛存栏数从10余头发展到了如今的40余头。牛儿个个膘肥体壮、毛色鲜亮。

  “一头牛一年能消耗2吨草料,40多头牛一年就需要近100吨草料。”闫小荣告诉记者,为了保证草料的充足和新鲜,他先后承包了村里3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、玉米,用田地里产生的秸秆当草料,这样既能减少精料的投喂量、降低养殖成本,还能提高牛肉品质。

  “秋冬季草料用量大,村民经常会给我送秸秆来。”闫小荣说,现在,村里农田产生的秸秆几乎都被他“收入囊中”。作为回报,他经常收集牛粪送给村里的农户,让他们给农田、果园施肥。

  “肉牛市场广阔,而且养牛能消化大量的秸秆,避免焚烧秸秆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,牛粪还是优质的农家肥。肉牛养殖这样的好产业,村里大力支持!”毛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毛立群说,目前,全村从事肉牛养殖繁育的村民已经发展到30多户,全村肉牛存栏量约500头,带动增收30万元。(穆骋 冯诗洁 曹小春)热门推送

  [粮油 ]国家统计局: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粮食安全有保障

  [零食] 广州人的零食新宠来自贵州威宁[乳业] 《豆奶营养健康与消费共识》发布 豆奶产业迈入发展新阶段[乳业] 武威聚力构建百亿级奶产业集群[营养保健食品] 北海市组织开展分装销售特殊食品隐患排查行动[健康] “一瓶饮料有232种配料”只是营销噱头[饮品]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虽美味 但饮用应适量[酒业] 第二届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大赛颁奖盛典在银川举行[酒业] 第二届中国(宁夏)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圆满落幕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