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女变身“养鸡西施”,她把传统养殖玩出了科技范

   日期:2025-05-07     浏览:787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  在蕲春县彭思镇黄柏城村,一座现代化的养殖基地格外引人注目。整齐排列的鸡舍里,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奏响着独特的乡村乐章。这
   在蕲春县彭思镇黄柏城村,一座现代化的养殖基地格外引人注目。整齐排列的鸡舍里,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奏响着独特的乡村乐章。这里就是龙凤源生态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,而它的掌舵人,是一位名叫叶恒羽的90后女大学生。从北京金融行业的白领,到如今的"鸡倌"女将,她用匠心和担当,在家乡的沃土上书写着新时代青年与乡土共生的传奇。

  2010年从北京一所金融学院毕业后,叶恒羽供职于北京一家外资金融投资公司。

  2013年9月,彼时正在外打拼的叶恒羽,接到父亲电话说在碎石山村建起了蛋鸡场。“当时得知父亲五十多岁还要凌晨三点起来调温控设备,既心疼又震撼。”正是这份亲情牵挂与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的双重召唤,让这个90后女孩在2014年作别都市霓虹,踏上返乡班车。

  “那时候真的什么都不懂,但父亲给了我很大的支持。”回忆起创业初期的情景,叶恒羽记忆犹新,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直接上手,每天给鸡喂饲料、捡鸡蛋,累得直不起腰来。”为了尽快掌握养殖技术,她白天跟着父亲学习实际操作,晚上就通过书籍和网络课程补充理论知识。从饲料配比到光照控制,从疫病防治到鸡舍管理,她一步步摸索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温度曲线图和饲料配比公式,见证着金融专业毕业生向“土专家”的蜕变。

  2015年,叶恒羽决定自主创业单干,注册成立了“龙凤源生态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并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一个科技化青年鸡养殖基地。基地占地面积38亩,建有4栋现代化鸡舍。“之所以选择养青年鸡而不是蛋鸡,主要是因为青年鸡养殖投资相对小、风险低,就决定试一试。”叶恒羽回忆道。

  在叶恒羽的养殖场里,温控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。她深知,适宜的温度是鸡群健康成长的关键。因此,她对鸡舍的温控过程进行了精细化的管理。鸡舍温控的具体过程始于对鸡群生长阶段需求的精准把握。叶恒羽深知,不同生长阶段的鸡对温度的需求是不同的。例如,刚孵化出来的鸡苗就像新生儿一样,对环境温度极其敏感。因此,在前三天,她会将鸡舍的温度控制在36℃之间,为鸡苗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生长环境。之后,每天降低0.5℃,直到稳定在22℃到25℃。这个过程需要24小时不间断监控,以确保鸡舍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最适宜的范围。

  鸡舍里,村民张求生投喂饲料边说:“叶总对工作要求很严格,但人很好。她经常跟我们说,‘养青年鸡就像养孩子,细心是第一位的’。”目前,合作社已经吸纳了周边10多名村民就业。村民王腊生说:“以前我在外打工,收入不稳定。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,还能照顾家人,真的很感谢叶总。”

  然而,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2022年,一批交付客户的青年鸡在产蛋高峰后出现滑液囊支原体病。经检测,问题出在鸡苗的质量上。“当时心里特别难受,但责任必须扛起来。”叶恒羽果断向客户赔偿60多万元,“信誉比什么都重要,这次教训也让我们在选苗环节更加严格。”

  面对挫折,叶恒羽没有退缩。她迅速调整经营策略,一方面加强与优质供应商的合作,确保鸡苗质量;另一方面加大疫病防控力度,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防疫技术。“那段时间真的很艰难,但我告诉自己,不能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。”叶恒羽说。

  经过几年的发展,龙凤源合作社的青年鸡不仅在县内销售,还远销江西、湖南等地,年出栏量达45万只,年销售额超过800万元。“现在我们交付的青年鸡,客户反馈产蛋率可以达到99%,这在全国都是一个很高的水平。”叶恒羽自豪地说。

  如今,叶恒羽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划。她计划扩建改造2个旧鸡栏,引进最新温控环控一体化智能设备和粪污处理设备,对现有鸡栏进行全面升级,实现智能化、环保化。“未来,我们希望单批出栏量能达到35万只,年出栏量达到105万只。”叶恒羽信心满满地说,"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,带动更多的乡亲加入到养殖行业中来,共同增收致富。”

  从金融白领到新农人的转身,叶恒羽用十年光阴印证:乡村振兴不是个人情怀的独舞,而是科技赋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壮美和声,更是新时代青年与乡村故土同频共振的璀璨华章……

  (通讯员 李威 郭力)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