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我国珍稀畜种的小型猪,这群来自高原地区的“黑珍珠”在资阳安岳扎下了根。据农场负责人沈光强介绍,2021年农场从甘孜引进种猪50余头,经过3年生态化繁育,现已具有年出栏超1000头的规模。“这些家伙天生爱运动,每天要保证8小时山林放养。”沈光强指着正在圈内活动的猪群说。通过“山林放养+科学补饲”的模式,藏香猪以玉米、红薯藤等天然饲料为主食,生长期严格控制在12个月以上,确保藏香猪天然健康生长。
农场特别设计了分栏式猪舍,良好的通风系统为藏香猪提供了优质的生长环境。每头种猪都佩戴耳牌,实现生长周期的全程可追溯。相较普通肉猪,藏香猪体型更小,肉质更紧实鲜香,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。目前,农场已建立稳定供货渠道,藏香猪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,市场供不应求。
在鸵鸟养殖区,30余只鸵鸟正悠闲地啄食着特制饲料。这些从绵阳引进的“大长腿”们,经过18个月的精心培育,体重可达近300斤。农场采用“自繁自养”模式,配备专业孵化设备,将产蛋率稳定在85%以上。“每只成年鸵鸟全身都是宝,皮毛、肉、蛋均可产生效益,鸵鸟养殖区综合产值超过100万元。”初步汇算下来,沈光强脸上平添了一抹笑意。
谈及创业初衷,这位“80后”新农人感慨良多。“最初只是想给家人提供安全放心的天然食品,没想到越做越有门道。”沈光强环视着农场,感慨万分。农场建立了严格的疫病防控体系,所有出栏产品均通过第三方检测。如今,农场不仅为县城居民提供优质农产品,更为安岳县特色养殖产业提供了参考的示范。
通过无人机视角俯瞰农场,藏香猪养殖区、鸵鸟饲养场与池塘山林相映成趣,形成立体循环的生态链。“我们要让更多人看到,生态养殖不是赔本买卖,而是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。”沈光强透露,下一步园区将持续扩大规模,打造集养殖、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。(易奎西、张英)